行业观察 - 文章正文

细数春节拜年短信,多是短信群发

元宵过后,兔年的春节就算过去了,春节期间,每个人都收到几百上千的拜年短信,细数下,多是复制后短信群发的,而且多是通过短信平台或者企信通平台群发的。

春节发拜年短信,已成春节几大俗事之一,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,但又乐此不疲地互发着,拇指运动主宰下的拜年文化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信息了。

收到的短信中,有些是原创的拜年短信,语言或幽默,或精粹,或温情,或妙语如珠,让人阅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,兼备娱乐、文学审美功能――不过再精彩的段子,都经不住我们这样无数次你来我往复制群发的糟蹋。看第一遍时会笑,第100遍时就恨了。无节制的复制短信群发,枯竭的拜年创意,贫乏的祝福语言,拜年短信越来越鸡肋化。

很多人调侃说:谁给自己发了祝福短信不一定知道,反而是谁没给自己发短信也许能记得。发,还是不发,让许多人感到很矛盾。万般纠结中,多数人最终还是未能免俗。这种在拜年短信上的随大流,倒不是源于从众或拜年文化的压力,而源于这种短信满足了他们内心一种隐秘的需求。春节拜年短信的新民俗背后,隐藏着一种我们未必感知到、却客观存在的社会学功能――过年发短信,祝福拜年远在其次,盘点个人社会资本才是根本。

每个人在手机中选择群发短信拜年时,潜意识中,都是一次对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源进行盘点的机会:借短信拜年这个特别的交往机会,对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和关系网进行一次盘点和确证,拜年短信传播的关系线路图,最直观地反映着每个人的关系网络和整个社会的关系网络。

通过发送拜年短信,一个人成功地对手机联系人列表中的社会关系进行了一次整理。通过短信的回复情况,他又能对自己拥有的关系资源进行一次确认和评估。当然了,拜年短信不仅反映着个人的社会资本,短信的交往内容,往往也能反映出两者的关系。
  • 客服信息
  • 全国热线电话:400 6996 711
  • 企业QQ在线客服:938003896
  • 刘小姐 (早9:00至下午18:00)